文/三言Pro小米SU7事故最新进展是雷军雷军:三位遇难女生家属已经与小米工作人员见面,其中一家属微博删除相关内容、停更天卢男友清空抖音。伟冰安徽省公安厅交管总队已指导属地公安机关开展事故调查,近况事故正调查处理中。雷军雷军 安徽高速电子显示屏也增加了提醒,“高速路况复杂,伟冰勿用智能辅助驾驶”。近况
不敢对小米营销策略进行指点,如果是其他公司,以下是可能的调整方向: 淡化个人IP依赖,内容转型 减少CEO作为唯一形象代言人的曝光频率,培养更多技术高管或产品团队作为品牌触点,实际上小米已经让高管团队全部上网了,甚至在推产品经理。 内容也需要转型,从“CEO日常”转向技术解析、安全测试等硬核内容,重建用户对产品而非个人的信任。例如,公开更多第三方安全认证数据,而非仅靠创始人背书。 重塑安全与技术形象 针对事故中质疑点(如车门锁死、电池热管理),主动邀请权威机构参与调查并公开全过程,进行透明化沟通。 加大自研技术投入,尤其在智能驾驶冗余设计(如激光雷达融合方案)、电池安全冗余等关键领域。 调整流量策略,回归产品本质,减少宏大口号 弱化“造神”叙事,减少“挑战保时捷”“年轻人的第一辆车”等宏大口号,聚焦务实的产品力传播。 用户参与改进,将社交媒体评论区从“许愿池”转化为“安全共创平台”,例如征集真实用户参与场景测试,增强可信度。 对全行业来说,必然要讨论"智能辅助驾驶宣传"的伦理边界。 智能驾驶要加上辅助二字,要把"敬畏生命"放在第一位,车企需明确辅助驾驶的能力边界。发布会上,别只说"什么场景可用","什么场景不可用"更要说,字体得更大,别用一行小灰字,避免通过剪辑视频或话术误导用户。 可参考航空业“黑匣子数据公开”模式,建立智驾事故的第三方分析机制。 "速度从多少降到多少"、"提前多少秒提醒接管"才算辅助驾驶发挥了作用,都得有标准。发生碰撞前1秒让人接管,算辅助驾驶成功吗? 以往的案例,车企都会以"辅助驾驶让你接管了/速度从120降到90了,所以奏效了"和"你在碰撞前1秒主动接管了,所以不是辅助驾驶的责任,算你人为驾驶"等几种理由来规避责任,这都是悖论。 在辅助驾驶状态,眼看着要撞上了,系统还没反应,马上人为接管,还是撞上了,你说是谁的责任? 敬畏生命永远大于流量博弈,特别是车企,终极价值应是敬畏生命为理念,产品安全为根基,其次才是产品力,而非简单的流量狂欢。 遇难者母亲和雷军的评论区 安徽高速新增提醒:路况复杂,勿用智能辅助驾驶! 雷军终于发声:心情非常沉重,无论发生什么,小米都不会回避 |